2025 年 7 月,山东大学“摆渡人”暑期社会实践队赴齐鲁医院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志愿服务。该队日均服务 300 余人次,以蓝色马甲为标识,为医患搭建 “暖心桥”,提供指引以化解就诊迷茫,落实服务以缓解患者焦虑。

导医工作为患者提供实际支持。清晨七点,齐鲁医院门诊大厅人流密集。“摆渡人”队员迅速到岗,导医台成为信息交互枢纽。队员协助大爷大妈操作自助机挂号时,老人们攥着医保卡的手常有抖动,反复确认 “钱没多扣吧”,得到肯定答复后露出感激笑容;为外地患者引路时,对方会将路线记在手机备忘录,向志愿者连声致谢。协助操作机器缩短了患者排队时间,准确分诊解答了疑惑。耐心回应询问、多步行引路,能在陌生就医环境中为患者增添踏实感。

导医台是医院服务前哨,护士站则是维系医疗高效运转的关键环节。“摆渡人”队员在此观察并参与医疗后台日常。文件架旁,队员协助护士整理病历资料与检查单据。仅上午的输液记录单便常累积半尺高,每张都关乎患者用药安全,队员一丝不苟地核对多遍。“护士老师们不仅要精准记忆数十位患者的用药时间和剂量,还要随时响应呼叫铃,脚步几乎没有停歇,像上了发条一样。” 队员在整理单据时表示。队员服务不止于文书工作:向因等待焦虑、手机电量不足的家属递上充电宝,缓解其 “失联恐慌”;对面对手机屏幕不知如何查询电子检查报告的患者,俯身教其操作,并将关键步骤写在便签上。

健康科普课堂上,“摆渡人” 实践队展现活力。“健康卫生,从手做起” 公益课中,队员演示的七步洗手法引发孩子们积极学习;“全民运动” 课程吸引全年龄段的参与者。队员带领练习拉伸操时,一位家长认真记录动作要领:“这些太实用了,回去就教给孩子!” 为使健康知识有效传播,团队提前一周打磨课程,设计互动游戏。“这样洗手好干净,我要当家里‘卫生监督员’!” 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想,体现出健康理念的传播效果。
在齐鲁医院门诊大厅的半个月,“摆渡人” 实践队的蓝色身影成为独特风景。其服务渗透在就诊流程细节中,相关数据如下:日均提供精准导引咨询超 300 次,累计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科室位置、就诊流程的疑问超3600次;在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报告区域,协助操作设备逾2000次,缩小了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面对智能终端的 “数字鸿沟”,减少了等待时长。此外,策划实施的 “健康卫生,从手做起” 与 “全民运动” 两场公益课堂,以生动形式和实用内容吸引百余名参与者,传播了科学健康理念与实用保健知识。
山东大学“摆渡人”实践队的工作同样也体现在服务对象的认可中。齐鲁医院门诊部护士长评价:“这群年轻志愿者像一股清泉,用充满活力的身影填补了日常服务中难以覆盖的‘缝隙’。无论是搀扶行动不便患者到诊室、专注倾听化解焦急情绪,还是在自助机前反复演示操作,他们都做得很到位。这些举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润滑剂’,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一位常带老父亲复诊的市民王先生表示:“每次看到这些穿蓝马甲的年轻人,心里就踏实不少。他们指路清楚,帮忙挂号又快又耐心,省了我们好多跑冤枉路的时间。”
图|胡昱 景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