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在东关街道社工站的协助下,山东大学“仁医启航”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了“老有所‘乐’”——音乐健脑互助小组的活动。有6名认知障碍老人及其家属、1名社工和5名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简单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并借《你好歌》的旋律向老人问好、介绍自己,活跃了现场气氛,拉近了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为之后的活动做好铺垫。

接下来,伴着舒缓的音乐,志愿者带领老人进行了手指操的练习。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老人的手指灵活性,锻炼手部肌肉,更有助于增强老人身体协调性,提高大脑的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随后,《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曲激起了老人的热情,让活动的氛围达到了高潮。老人们先跟着视频熟悉歌曲,然后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学唱歌曲、演奏乐器,完成了对歌曲的再次“创作”。这种方式营造出轻松、欢愉的氛围,在放松老人心情的同时,也锻炼了老人手、眼、耳的配合,有助于其认知与协调的改善,对老年人的脑部功能有积极影响。

除此之外,在《小毛驴》欢快的旋律中,志愿者带领老人进行了奥尔夫音乐图谱的练习。志愿者先讲解了每个图谱的含义,然后带领老人熟悉图谱、练习动作,最后伴着音乐完成了此次练习。作为本次活动的特色项目,这不仅能帮助老人直观地感受音乐,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能促进老年人的身体活动,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更是对老年人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其大脑功能的改善。
活动接近尾声,社工站鲁亚丽老师带领老人回顾了往期活动,复习了手指操相关内容,借着歌曲再次熟悉了奥尔夫小乐器,加强了老人记忆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的训练。
最后,鲁亚丽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分享。她先点评了此次活动中志愿者的表现,即肯定了其积极性,又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该活动能越办越好。接着又分享了音乐疗法的意义所在,不仅放松了老人心情,也是对老人眼、手、耳协调的训练,更是对老人认知能力的改善,延缓其认知障碍的发生。
本次“音乐疗愈”活动,是对缓解治疗老年人认知障碍的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对音乐疗法效果的检验。以音乐作为媒介,通过志愿者与老人的互动,老人相互之间的互动,训练老年人的协调能力,改善其认知水平,这无疑体现出了音乐疗法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