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基础医学院新生向榜样汲取力量,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9月28日晚,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为基础医学院2025级新生举办了第三十七期“医路成长”系列讲座——朋辈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邀请到 6 位优秀学长学姐担任分享嘉宾,围绕相关主题展开细致分享。分享环节结束后,活动设置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可以举手提问,就自身困惑与学长学姐进行深入沟通,进一步汲取经验、解答疑问。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得主,“国创赛”国家级银奖获得者范思齐同学。范思齐同学以提问开场,提醒同学们不忘学医初心,培养职业道德感。随后,她结合竞赛经历同学们向解释了科研对于医学发展和医学生学习的意义,鼓励同学们参与科创竞赛。

“除了挑战杯系列比赛,大家也要关注一些和医学专业关联性比较强的高级别赛事,像医创赛、生命科学竞赛等等。”谈到科创竞赛,范思齐娓娓道来。“一支卓越的参赛团队,需以学术表达、视觉设计、科研内核、现场掌控为四大核心竞争力。欲铸此四力,关键在 “双选”:选择经验深厚、成果斐然的导师,可以高效催化项目破茧;寻找优势互补、同心共济的队友,则是发挥团队最大合力的关键。”

接下来进行分享的是22级的张明月同学。她曾参加“医创赛”并获校赛一等奖,连续两年斩获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张明月同学为同学们介绍了和科研有关的种种信息,号召同学们增加相关方面的训练和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实验室”、“初期如何着手工作”、“如何在项目中做出成果”是同学们面对加入实验室的三大问题。对此,张明月学姐给予了真诚中肯的解答:“可以先一步进入实验室,多和导师、教授以及学长学姐接触了解。进入实验室后不要嫌一开始干一些刷试管的活,勤恳付出,虚心学习,慢慢就能融入实验室的氛围与节奏。”

接下来由24级的吴筱丞同学进行分享,他在大一上学期以绩点4.56的好成绩排名专业第一。针对同学们比较关心的学习问题,吴筱丞同学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讲解了大一每门课的考核方式和学习技巧。谈到学习经验,他从“重视PPT、学会自学、及时复习、善用工具”四个方面对大学里如何实现高效学习提出建议,以亲身经历,提醒同学们要“学之有道,学之有效”。

接下来进行分享的是24级临床医学(5+3)专业的乐子荀同学。作为班内志愿服务队队长,乐子荀同学详细讲述了本专业对志愿服务每学年的要求及相关评优项目,并为同学们展示了团工委招募、关注“益行山大”、参加长期志愿服务队等多种参加志愿活动的方式。结合自身经历,她鼓励同学们在大学要“博学多涉,全面发展”,既解明了志愿活动的好处,也为大家送上了大学发展的宝贵建议。

随后,24 级齐鲁医学堂的范允航同学展开分享。他曾于暑假以学生骨干身份赴英国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针对现场同学提出的报名渠道困惑,他明确建议关注班级群转发的境外交流项目通知及 “山大国际” 公众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与专业特性,他着重强调英语学习对科研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医学英语中如借助构词法记词的实用技巧。

最后由24级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的屈舟诺同学进行分享,她在大一上学期专业排名第一。她向同学们解释了生医科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不同,面对生医科专业特有的实验室轮转,她嘱咐最迟要在轮转结束后明确自己未来深耕的方向。谈到内耗等心理问题,她鼓励同学们建立坚定的精神内核,以自身发展为导向,不进行盲目地比较。

本次讲座旨在以学长学姐亲身经历的分享,帮助大一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通过面对面的讲述与提问,在学长学姐与新生之间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讲座中科研与竞赛相关内容引发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愿各位新生能在今后系列活动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在医学探索之路上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早日成长为兼具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优秀医学从业者,为医学事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